2025年8月17日,初秋夜晚,漯河城区多条道路两侧的路灯次第亮起,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照亮出行的道路;到了深夜,人车稀少时,在保证安全视距的前提下,部分路灯会节能关闭;黎明时分,路灯会悄然进入“休眠状态”。
“我们实施亮灯节能措施,是依据系统历史数据分析设定的,随着季节变化,时间也会相应调整。”漯河市城管局市政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5年来,为切实优化功能性照明效果,进一步降低路灯能耗,该中心制定科学节能降耗省电方案,将城区道路照明与景观亮化节能优化结合,实施智能化运行、精细化管理,持续提升城市照明景观效果,助力全市电力迎峰保供。
强化控制系统使用,减少无效消耗。随着城市不断更新,路灯也不断“焕新”升级。该中心负担了市区主次干道路、背街小巷、亮化灯等照明灯具共4万余盏,设置了400余台集中控制柜。该中心不断强化城市照明控制系统集中统一应用,分路段分时段控制管理路灯,有效避免了电力无效消耗。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形象地说,系统能充分发挥智慧‘大脑’作用,也可对路灯‘把脉问诊’,无论哪段路灯出现‘病症’,控制器都会立即发出提醒信号,并在系统终端上精确定位故障路灯位置,维修人员会及时排查问题隐患。”
强化统一控制,分类分时段控制亮灯。不断完善亮灯方案和集中控制方案,采取了全城亮灯管制措施和减量压时办法,把路灯分为半夜灯、全夜灯、特殊灯,实行分类分时段控制亮灯数量。一年四季,根据日出日落时间不同,按照经纬度不同,通过大数据、电脑自动调整每天的开关灯时间,并按照“天黑开灯,天亮关灯”要求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启闭工作。
强化科学调控,精准“省”电。面对夏季、节假日用电高峰,调整亮灯策略,结合气象部门高温预警与每日实际光照变化,依托智能监控平台,对路灯启闭时间实施“时控+光控”双管理模式。对近40条(段)主次干道、光照条件较好路段的路灯,采取适度延迟开启、提前关闭或者单侧亮灯等措施,最大限度地降低用电负荷。在确保行人车辆安全出行前提下,实行分类分时段控制亮灯数量,主道路灯设为全夜灯,辅道路灯设为半夜灯,通过采取措施,有效避免电力消耗。
强化网格精细化管理,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。加强集中控制室值班和人员三级网格化巡视相结合的办法,对城市照明实时远程监控、动态监测,智能化分析判断故障,巡视人员按网格加强巡检、快速抢修故障,提高日常管理效能和应急处理能力,确保路灯故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,降低电量损失。
2025年以来,该中心通过持续改造老旧钠灯、关闭全市景观亮化灯和优化辅道路灯、关闭一侧主道灯等节能措施,市区路灯照明每日用电负荷较调控前下降约13%”,节省出的电力资源有效补充了城市整体保供电能力,扮靓了城市,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安全保障。